科技產業為何不能忽視 ESG?從永續營運到環保行動的實踐

資料中心與能源消耗
雲端服務、AI、影音串流等高效能運算需求推升資料中心耗能。根據 IEA,2023 年資料中心已占全球電力約 2.5%,預計 2030 年將突破 4%。
設備週期與電子廢棄物
科技業高度依賴硬體設備,但伺服器、交換器等淘汰週期快,產生大量電子廢棄物,若未妥善處理,將造成環境污染。
軟體與碳足跡也有關
即使是軟體產品,也會透過伺服器資源消耗產生碳排。一個設計不佳的網站可能導致能耗上升,反之,優化程式碼與架構能實際幫助節能減碳。
企業如何實踐 ESG?
當我們談 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,不一定要從高成本、大規模的轉型開始。其實,許多行動可以從日常工作中一點一滴實現,讓企業文化與永續價值真正結合在一起。
營運層面(E – 環境)
- 採用節能伺服器、虛擬化架構,減少硬體需求
- 選擇雲平台或再生能源電力
- 制定碳排放報告制度,設立碳足跡 KPI
- 推動辦公室節能、無紙化、環保採購政策
產品與服務層面(S – 社會)
- 將 ESG 納入產品設計
- 擴大 ESG 公益活動影響力,讓團隊實地參與
- 保證用戶資料安全與數位公平,避免演算法偏見與濫用
- 推動 ESG 員工教育
- 多元與共融,尊重同仁背景差異,營造友善職場
治理與文化層面(G – 治理)
- 設立專責的 ESG 或永續辦公室
- 董事會或高層需有 ESG 參與與監督責任,是文化落地的關鍵推手
- 將 ESG 納入公司目標,讓環保、社會責任不只是附屬項,而是日常 KPI 的一部分
科技公司手握工具與平台,有能力放大正向影響。善用科技資源參與公益、推動環境意識教育,更能在 ESG 創造長遠價值。
未來競爭力:不只在效能,更在永續
過去,科技企業追求的是更快的效能、更大的儲存量、更高的擴展性;但未來的競爭優勢,將建立在「能否以更少的資源,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」上。
ESG 並不是一場公益競賽,而是一項系統性變革。真正領先的科技企業,應該積極從營運流程、產品策略、公司治理等面向,將環境與社會責任融入商業核心,從「合規」走向「創新」。
贏核參與淨灘行動,讓永續成為企業日常的一部分
贏核數位最近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淨灘活動,來到海邊,不只是撿垃圾,更是撿回了我們對環境的責任與關懷。這次行動的目的,不僅是減少海洋廢棄物,更希望讓團隊同仁們從實際行動中認識「環保」與「分類」的價值,並將這份意識帶回工作與生活中。
我們相信,一家企業要走向永續,不是靠口號,而是靠日常的每一個選擇。從公司內部開始,贏核已使用環保用紙、精簡耗材、優化線上作業流程,將減碳與減廢落實在日常營運當中。
除了這次的淨灘行動,贏核平時也積極投入公益行動,長期資助清寒學生、選購在地社福團體的公益禮盒,將企業的力量投入需要被看見的地方,實踐我們對社會的責任與承諾。
科技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,也應是改善地球未來的重要力量。我們相信,ESG不是一個選項,而是責任。從內部文化建立、到實際參與行動,每一小步,都是邁向永續未來的堅實基石。